您现在的位置是:横眉立眼网 > 休闲

光影纪录20载 文化交流汇广州 达到2003年创节之初的近50倍

横眉立眼网2024-05-19 01:29:07【休闲】7人已围观

简介12月4日-7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广播电视局承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执行的第20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如约而至。2003年,为期一周的“2003广州国 金沙城中心娱乐备用网址【Aurl:www.8233066.com】送888元

光影纪录20载 文化交流汇广州 达到2003年创节之初的近50倍

光影纪录20载 文化交流汇广州 达到2003年创节之初的近50倍

光影纪录20载 文化交流汇广州 达到2003年创节之初的近50倍

12月4日-7日,光影广州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纪录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载文金沙城中心娱乐备用网址【Aurl:www.8233066.com】送888元广州市人民政府  、化交广东省广播电视局承办 ,流汇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执行的光影广州第20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如约而至 。

2003年,纪录为期一周的载文“2003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13个国家和地区的化交147部纪录片报名参加 ,最后 ,流汇中国纪录片《老镜子》获得评审团大奖  。光影广州这场首开国内先河的纪录研讨会 ,就是载文今天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开端  。

2023年 ,化交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经成长为中国历史最久 、流汇亚洲体量第一的国际纪录片节 。本届,将有156个国家和地区7280部纪录片共襄盛举 ,达到2003年创节之初的近50倍。来自国内外的近千家机构、4000多名专业人士参加。

从不断摸索 ,到突破成长 ,迎来20岁生日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实现了从纪录片学术研讨会 、纪录片大会到比肩国际一流纪录片节展的华丽转身 ,成为国际纪录片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一扇重要窗口。

从广州出发 ,拥抱世界。20年来,广州见证了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不断壮大的历程。每年12月,来自国内外的众多纪录片行业的大咖、专家 、从业者、金沙城中心娱乐备用网址【Aurl:www.8233066.com】送888元影迷等汇聚在这座“最懂纪录片的城” ,交流、探讨、评优 、交易……共享这场属于纪录片人的文化盛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岸

图/组委会提供(除署名外)

守正创新 ,今年征集作品是2003年的近50倍

敢为人先,勇立潮头  。2003年,首开国内先河 ,首届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和中外优秀纪录片展播活动在广州举办。2005年  ,首个引进国际最具市场潜力方案提案模式  。2012年,首次设立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荣誉。2016年,首创“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 。2020年 ,首创“云上”提案······

始于2003年的纪录片节 ,始终秉持着“纪录中国、连接世界”的宗旨 ,致力于推动中国和国际纪录片的交流与合作。20年历程,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经从当初一个小型的地方活动发展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节之一, 也成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 、国际性的纪录片专业节展活动。

征片数量 、质量 、参会人数和交易金额均不断攀升 。本届纪录片节共吸引来自156个国家和地区的7280部作品报名参展 ,达到2003年创节之初的近50倍,范围辐射全球过半数的国家和地区 。其中,包含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3234部作品 。

同时,本届纪录片节市场活动将建设全球纪实节目资源全覆盖、更具国际化和便捷性的版权交易平台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 ,纪录片商店已完成版权交易逾9万分钟,每年的交易持续稳步增长 ,力争将中国的纪实内容推广至全球。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连续六届获得“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2022年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被列入《“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是全国唯一一个入选的国家级专业纪录片节 。与40多个国际著名纪录片节、电影节及相关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一扇重要窗口 。20年来,累计吸引3.3万多部作品参评参展,上万人次国际嘉宾出席 。

国际“朋友圈”越扩越大

2015年开始,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先后与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法国阳光纪录片节、亚洲内容产业峰会、亚洲广播联盟等国际纪录片专业节展和行业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朋友圈”越扩越大 。中国的《老镜子》《舌尖上的中国》《航拍中国》《风起洛阳》; 波兰的《有个女孩叫达莎》《何库勒闯世界》; 捷克的《与海豹和睦相处》……20年的历程 ,全球无数打动人心的纪录片佳作,从这里出发,在这里展示,到这里交流。

作为一个国际性的纪录片盛会,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立足本土 ,辐射世界  ,为国内外纪录片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权威性和知名度明显增强 。

记者从组委会获悉 ,本届参展作品中来自境外的作品有6480部 ,占总报名数量的89%;来自亚洲地区的占比41% ,为六大洲中最高,欧洲报名作品数量紧随其后,占比33% 。国际作品中西班牙 、印度、伊朗三个国家的参评数量位列前三。

除了参展的数量多了,本届征集的作品质量也保持上升趋势 。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纪录长片《生生相息》 、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纪录长片《坚毅之旅》 、斩获九大国际影展奖项的动画纪录片《欧若拉之晨》 ,翠贝卡电影节最佳摄影 、最佳纪录片《大雨之间》等多部曾在全球顶级电影节展上获奖或入围的作品位列其中 。

行业里的国际“大咖”今年也将纷纷到场 。英国谢菲尔德国际纪录片节 、新西兰边锋电影节  、地中海欧洲纪录片市场 、达卡纪录片提案大会、曼谷国际纪录片节、塞尔维亚纪录片影人协会6家节展代表,英国BBC Studios的行业发展执行官 、美国公共频道发行公司国际销售总监、法国电视台国际销售副总裁、日本广播协会NHK及韩国广播公司KBS等多个纪录片制作大平台的资深业内人士都将莅临本届纪录片节。

“中国故事”广州启航 ,扬帆出海

本届“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共征集到37个国家和地区的235个方案 ,最终,22个优秀案例进入最后展示  ,将与国际国内“决策人”直接面对面交流。

2016年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开启了“中国故事”提案大会,联合海内外专业机构以及一流节展, 推广优秀方案到海外 ,引进优秀国际方案。促进国际联合制作 ,实现国内和国际纪录片各个环节的资源共享。近年市场口碑佳作《棒!少年》《中国梵高》等 ,都曾获过“中国故事”最佳提案。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不仅推动了“中国故事”和中外市场买家 、机构精准对接,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还将通过“中外合拍”“联合制作”等方式 ,助力“中国故事”扬帆出海  ,从而让世界读懂中国。

而更多优质的“中国故事”  ,将在本届纪录片节上展示 、绽放。包括历时12年创作 ,以张大千生平时间线讲述中国传统艺术如何走向世界的作品《万里千寻》;入围瑞士尼翁真实影展的纪录长片《在少林》;聚焦青少年成长的作品《少女与马》《风起前的蒲公英》;聚焦女性命运的作品《密语者》《上海少女》;饱含社会人文关怀的作品《人间旅途》《水让我重生》等 。

《我们的清明上河图》《人生第二次》《大地之上》等多部优秀作品,则凸显了纪录片“国家相册”“时代影像志”的功能 ,分别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反映人民的美好生活 、青山绿水的大美中国等多个角度 ,展示中国的壮美图景 。

据组委会介绍 ,相较往届  ,本届纪录片节征集的作品里,中国导演选题更加多元  ,优质作品比比皆是 。

为何广州是最懂纪录片的城 ?

这里看纪录片 、拍纪录片的氛围浓厚

广州开放、包容 、进取的城市气质 ,给纪录片产业的发育提供了绝佳土壤。而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发展、壮大 ,与广州这座城市的观众也有着很大关系。

作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展映品牌,金红棉影展2012年初具雏形,2014年正式设立。每年12月,到广州看全世界最新、最好看的纪录片,与国内外行业主创“大咖”交流,已经成为全国纪录片影迷每年翘首以待的保留节目,也是不少广州人的生活方式 。

这里不仅有来自全球的纪录片新作、精品,还有最专业的影迷 、放映团队 ,有充满热情的志愿者 。电影院、图书馆 、高校、艺文空间、书店 ,处处都可以是纪录片的放映场 。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成为每年“金红棉影展”的高频词,形成了独特的纪录片观影文化 。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副秘书长张鹂还记得, 2020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的纪录片大师弗雷德里克·怀斯曼的经典之作《廉价公屋》,在金红棉影展进行展映,三个多小时的放映无人离场。另一部怀斯曼的力作《波士顿市政厅》也在当年的金红棉影展中举行中国首映 ,在四个半小时的时间里 ,怀斯曼延续了其“零采访 ,零旁白,绝少配乐”的纯观察式拍摄手法  ,大家不仅没觉得枯燥,反而都看得全神贯注 。2016年  ,金红棉影展的开幕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在中山纪念堂放映,虽然当晚天气很冷,但近2000人的大厅座无虚席,一票难求。放映结束 ,导演萧寒等一众主创与观众交流得不亦乐乎。那个寒冷的冬夜 ,因为一群热爱纪录片的人而变得温暖 。“通宵马拉松观影” ,市民们一晚连看几部纪录片也不嫌累,观众当中有中国人 ,也有外国留学生 ,有年轻人 ,也不乏中年人带着孩子来观影。张鹂说 ,是观众 、市民们的热情 、专注,共同造就了那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夜晚 。

广州观众不仅爱看纪录片,也爱拍纪录片。本届纪录片节上 ,77岁的广州市民卢绮萍最新长片《聊聊纪录片》 ,将在主会场放映。被称为“市民导演”的卢绮萍阿姨是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老朋友”, 2003年,已经退休的卢绮萍在报纸上看到了与纪录片节相关的新闻,立马前往环市路的蓝宝石影院观影  ,从此,纪录片在她的内心也种下了一颗种子。在《聊聊纪录片》里,呈现了卢阿姨与85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受访者探讨纪录片的动人故事。

“我既然热爱这座城市 ,就有责任去记录它 。”卢绮萍曾说 ,能在70岁成为纪录片导演 ,要感谢广州,是这座城市给了她创作的激情和拍片的灵感,是这座城市为市民提供了众多的公共学习资源,是这座城市里的业内大咖以及志愿者们 ,无私地给予她关心和帮助 ,才让她在七十岁的年纪,开出梦想之花 。

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

2018年,由曾经担任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官方电影总导演顾筠女士担任总导演的系列纪录片《广州故事》 ,亮相纪录片节金红棉影展 。尽管放映时已经是影展最后一天,但《广州故事》放映的消息一出 ,观影名额立刻“秒光”,最终 ,主办方又临时增加了座位。

《广州故事》以广州这座改革开放前沿城市为视角 ,通过不同层面 、不同行业“广州人”的视角,构筑了改革开放背景下广州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的全景式画卷。近年来,《穿越海上丝绸之路》《广府春秋》《海上来客》《湿地的力量》等多部作品荣获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优秀推优作品的称号,广受观众欢迎 。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 ,带动广州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蒸蒸日上。”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刘瑜梅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 ,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为广州的文化事业发展带来多重积极意义 。一是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展示了广州城市新形象;三是传承岭南优秀传统文化 。

目前,广州成立了广州市非虚构影像创新发展中心,通过行业研究、行业活动 、内容研发 、数字科创等多种形式  ,探索内容应用场景的拓展和数字化作品形态的多样性 。积极构建“五个一”产业生态体系 ,即 :一个纪录片节 、一个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一个纪录片博物馆、一个数字纪实产业园、一个智慧视听云平台 。从实体到云端 ,从市场到学术,从人才到资金,全环节覆盖纪录片产业链 。

数读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2003年 :广州举办了首届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和中外优秀纪录片展播活动。13个国家和地区147部影片参评 。

2004年:更名为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成为当时国内唯一的国际纪录片交易平台 。23个国家和地区的115部影片报名参会。

2011年  :大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683部作品参评。

2012年  :首次设立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

2013年  :打造了以“节目评优 、市场交易 、业内交流、专业论坛 、 国际培训和公众展播”六大实体内容为架构的专业节展,共设置38项子活动  ,吸引了来自72个国家和地区的2071部纪录片参与,促成纪录片交易合约价值总额1.5亿元人民币。

2014年 :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共3054部/集纪录片参加了评优、展播等活动 ,刷新亚洲地区纪录片节纪录 。从此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成为了亚洲参评作品体量最大的纪录片节。

2016年 :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的4059部作品参评参展 ,刷新亚洲纪录。首创“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节展交易额达到近4亿元人民币 。

2017年 :参会人数高达3014人,共有113个国家和地区的4239部/集作品参评参选,节展达成的意向交易额为5.19亿元。

2018年:122个国家和地区4542部/集作品参评参展 ,境外作品比例达54%。达成意向交易额8.62亿元。

2019年:130个国家和地区的3441部作品参评参展,吸引国内外695家行业机构参与,举办95场专业国际论坛……节展意向交易额达到8.88亿元。

2020年:126个国家和地区的3227部作品参评。

2022年:本届纪录片节在线上举办 ,但仍吸引了125个国家和地区的3670部纪录片参评参展。

2023年:本届纪录片节共吸引来自156个国家和地区的7280部作品报名参评参展。

很赞哦!(5)